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人間溫暖-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

新生命.轉彎處

在「法鼓山」佛教基金會,多年關懷弱勢團體的因緣際會下,齋明寺的常住法師,於2018年7月10日參訪了位於楊梅的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」,進行了一場感恩的心靈對談。

「不要給自己設限,勇敢的去嘗試。」經歷過沮喪的學員,感同身受的鼓勵著。也許生理上有受限的時候,然而,訓練的過程中,心理的挫折感會漸漸平復。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」成立迄今已二十四年的光陰,創辦者當初因目睹多數的傷患,手術過後,出現貧窮而死,或是病死等層出不窮的情形下,民國七十七年,於台大醫院成立「脊髓損傷聯誼會」,民國八十五年開始有「中途之家」的單位,專門訓練傷友如何生活自理、如何適應社會、如何走出去。

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」參與的學員中,多數為弱勢團體中的弱勢,家庭生活,可能種種不同的因緣條件,收入無法正常的運作。在諸多的考量下,中心乃多年堅持以免費的方式訓練,期盼學員們透過訓練,生活能夠重建、重回職場、回歸社會,以開闊的心,開啟嶄新的生命。

根據警政署資料顯示,民國106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,多數的平均年齡落在20-24歲,而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」訓練的年齡層,則平均落在27歲。為了使學員能夠完善的訓練,並且能夠重回社會生活,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」以終生性質作為服務的目標。而中心所訓練的學員,少數人群是由於先天條件的因素,造成脊髓損傷,多數則為中途致殘者,也就是交通事故、職業傷害、運動傷害等因素。

為期短暫的訓練時間,為了使學員能夠藉由訓練回歸家庭生活、融入社會團體,甚至可以重回職場工作。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」建立一套人性化的計畫項目,內容包含著,生活重建、社區居住、心理輔導、家屬關懷等。

計畫的項目,主要是為了使學員基礎的生活機能可以自理,透過生活機能的正常化,以增加學員的自信心;生活機能條件改善後,更培養學員與社會的互動,舉凡食、衣、住、行、交通,皆以實際的模擬練習,使學員能夠真實的體驗臨場感受。

除此以外,以長期的觀點考量,為延長學員日常生活的獨立性,更深入學員家屬的拜訪。一方面希望可以周全的了解學員家庭的空間環境,以便給予學員家屬適當的建議;再者,由於學員受傷後,生活上的作息有所改變,對於學員本身以及家屬,彼此之間都需要重新調適,藉此關懷學員的家屬,最終達到重建生活的目的。
  
多數的人從出生以來,手腳能運用自如。然而,當突如其來的意外降臨在我們的身上,身體的機能無法正常運作下,低落的情緒便時時伴隨著。有鑑於學員的需求,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」將心理輔導,納入計畫項目中。「法鼓山」佛教基金會長期以來,為了延續東初老人的慈悲願力,對於社會的關懷不遺餘力。這次,因緣促成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」與法鼓山的合作,也希望透過宗教的管道,使學員在心靈層面有更多元的交流平台,以協助未來生活品質的提升。

生命的歷程猶如一場交響樂曲,時而高亢、時而平緩、時而低沉,雖然節奏不同,然而每段節奏卻缺一不可。學員們的生命過程中,雖然面臨著高低起伏的人生,卻是滋養他們成為勇者的條件。聖嚴法師的法語這樣寫著: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」想想,這些勇者也是聖嚴法師的實踐者,雖然經歷的過程是煎熬的,然而經歷過後,最大的收穫也是自己。

多年來,法鼓山所提倡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。」的理念,就是要幫助人間得到平安、快樂,從苦難中得到化解;從煩惱得到智慧,幫助人間提升人品,達到一種和諧、光明、祥和的目的。也許生命的過程中,總會經歷著不同的階段考驗,然而若能夠將煩惱化為智慧、將苦難化為力量,那麼這些新生命必能找到生命的著力點,就如同這些勇者,不但幫助了自己重新站起來,也幫助其他人站起來,那麼人間淨土也就被建立了。


圖、文:演照法師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