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1040103~0104 初級禪訓班心得分享(三)

學會ㄅㄆㄇ

自認學佛的日子不算短,至少自踏入中文系以來,但凡佛家一切經論古籍,或有領會,卻又總是卡在一種飄渺無端的關頭上,向人說起「學佛」二字,心虛得很;架上空有諸經論,不過娛目寓目;甚至變成和期刊雜誌一般的讀物,偶然隨手閒翻,看過的段落往往也記不得了,就隨翻隨閱。另一方面,大多又礙於「經世致用」的考量,莫不以為學佛必定出家,而後方能潤化眾生云云,便一再延後踏實深入一門的日期,老是在禪淨二門前徘徊,或望人家的壇城供養眷慕讚嘆。

又嘗看見許多學佛人,樂於將隨佛所學,用於生活的方向上,譬如今日食一葷食、見一小眾生臥屍路旁,便諷誦往生咒多少;值遇惡人惡言語,乃迴向多少佛號。不知解的人還以為是學佛人心生嫌怨,口唸咒詛;或者佛家果有甚麼業績壓力所導致學佛眾人喃喃不絕等等。又有參加助念團、在墓林修法、遠赴異鄉勝地參訪巡禮、加入大學佛學社團分享個人知見與閱讀之廣泛,儼然成為同儕心靈導師,就差沒有領受社員們的供養了;鎮日想著替人禳災祈福,天天發大願、修大法,祈求冥陽兩利。簡直要把法師們的工作都搶了去。

這些是你我的蓮友,也是臉友,這樣的學佛者,見多了,自己也不知警惕,恍惚間總在數量與質量上互比長短,看了別人的資歷經驗,總覺得自己也該念佛多少聲、抄經多少本。共修砥礪本是好事,變成數字競逐就歪曲美意了。

偶然在法鼓山的網頁看見,法鼓山的禪修課程,是有次第順序並且會頒發證明的,同是迷信於可見的數據,自以為這樣一階一階修上來,至少有個憑證可以參佐,或者將來有機會做他人的輔導學長,便當作是新年新希望般地報名參加了位在齋明寺的禪訓密集班。

卻沒想到,「學佛」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
指導禪修的兩位法師,常依法師與常灌法師,只是教導最基本簡單的觀念:該坐的時候坐著,該吃飯的時候吃飯;一步一腳感覺自己走在路上,一字一句感受聽聞言說的所出所入;回眸轉身,舉手投足,一靜一動都在自己的可意料、可意念之中。沒有咒語真言、沒有煙花供養、沒有求財求子求壽、亦沒有替眷屬眾生求財求子求壽。

彷彿從前吃的飯都不是飯了,這才理解到,菩提樹下的釋迦牟尼正與我輩在齋明寺的那個當下,是同一姿態、同一作為,只是不同境界。離了禪定的釋迦牟尼,吃一缽乳糜,就是吃乳糜;離開蒲團的我輩,嗑一碗菜飯,還在想晚上的宴會。聖人之所以為聖並非行為外表,特行異事,彰顯異相而為聖,只因境地不同,聖人洗沐飲食存在聖心,關注當下,珍惜轉瞬;而我輩吃碗內看碗外的積習難改,加上現代社會腳步疾迅,一個便當五分鐘不吃完就別想吃完的行程排山倒海,離於當下,貪慕過去,奢想未來。淪轉於惡性循環,心裡又想有個依靠,乃至於攀附在種種外相美好莊嚴的行儀作法,竟捨去了本師開悟的老方法,異想天開以為能用旁路取而代之,方法愈多選擇愈多,造作行為卻愈發懶散,好作戲論,不是勘破也不是觀空,而是真正地達到了「目空一切」的境界,不可一世得很。

尤其在齋明寺的這兩天,也聽聞不少同修們過去的學佛經歷,大凡都是知道方法與目標,卻裹足不前,或自以為體解了正道,如是學佛讀經,猶入寶山而空手歸,斯有何樂?

僅是一個下午的大休息,與眾學員呈大字型仰臥於鬆軟的草皮上,在雙手撫觸到刺癢的草尖時,過往的學佛經驗都成為阻擾,蒙蔽了真正務實修行的路徑,為此將雙臂伸展得更開闊,於是就順著法師們的指導,身心安於蒲團禪墊上、意念存續在青草皮、目光停駐在水缽中。

一次的午膳時間,重新看待每一份得之不易的食材,不讓任何一個牙關放過咀嚼的機會;一場遊戲般的托水缽,忽然理解祖師所謂:只管自家,不管人家之妙意,是修行者唯一的心態;一次次的禪坐,在閉眼睜眼之間,念及往昔出生入死流轉不斷的生命如狂瀑,居然能在齋明寺的兩天集訓之當下,得一小塘般的靜謐。其時也,腦中閃現讀過聽過的佛家語、祖師話,如當年初學注音符號,豁然開朗地捧著國語課本讚嘆道:「原來ㄅㄆㄇ是這樣用的。」

那,有了ㄅㄆㄇ,離寫出一篇美善的文章也不遠了。


⓪文:唐墨菩薩
⓪圖:齋明寺

TOP